中国·必发-www.7790.com|集团官网·App Station

学院动态

7790必发集团app于世永教授团队在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者:谢磊发布时间:2023-02-24浏览次数:1052

 

 

近日,我院陆地生态与环境演变实验室于世永教授团队在黄河洪水灾害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发表在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该成果以我校为唯一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单位,我院周亮副教授、沈治雄教授参入了该项研究工作。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资助。

黄河与长江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成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青铜器文化,奠定了早期中国的雏形。然而黄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复杂难治的忧患之河。“黄河宁,天下平。”历代先贤和劳动人民为治理黄河洪水灾害进行了不断探索。但由于对流域生态系统缺乏整体认识,治河的主要思路聚焦在筑堤方面,且局限在下游,因而陷入了一个河淤堤高、屡治屡决的恶性循环(图1),贯穿了过去一千年的人-地关系历史。近代李仪祉首次提出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思路,但因战乱未能实施。建国以来,通过黄土高原水土保育以及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调控,黄河基本上实现了岁岁安澜。然而当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地上悬河”形势严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洪水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最大威胁”,加强黄河流域洪水灾害防御,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图1. 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人工筑堤-洪水灾害的级联效应

为破除这一难题,于世永教授团队基于多年来对黄淮流域古洪水灾害与环境变迁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基础,创新性的通过贝叶斯模拟,融合了地质和历史文献数据,计算了黄河中下游过去一万年以来的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图2)。发现过去一千年以来黄河洪水灾害频率较以前时期增加了一个数量级,其中81% 的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模拟分析证实了正向的人类干预(水土保育)可以极大地降低洪水频率。目前在世界大多数地区,筑堤仍然是首选的防洪措施。来自黄河过去两千年的防洪经验证明,工程措施只能带来短期的收益,必须结合流域的综合治理来达到长期的防洪目的。该研究结果对世界其它地区受人类干预的大河防洪减灾提供了中国智慧。论文链接见: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f8576

 

 

 

图2.黄河中下游过去一万年以来的洪水灾害频率变化特征。(A)历史文献记录的决溢事件;(B)溢岸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C)洪水发生频率的高斯核密度估计。


Copyright © 2007-2018 江苏师范大学7790必发集团app 版权所有